温哥华总领馆于长学参赞出席“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活动

【转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教育组官网】http://www.chinaeduvan.org/publish/portal67/tab4306/info135517.htm 1月14日下午,于长学参赞应邀出席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举办的“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活动。此次活动由UBC与加拿大灰熊研究院联合举办,邀请了十几位具有留学背景的中青年华人企业家到场分享创业经历。活动现场热烈而有序,吸引了400多名留学生共同参与。 活动首先邀请了UBC校长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症首席研究员、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宋伟宏教授,驻温哥华总领馆于长学参赞,加拿大灰熊研究院院长、UBC林学院副院长王光玉等发表致辞。宋伟宏教授充分肯定了这次论坛的积极意义,认为创业典范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和发展机会。于长学参赞则结合前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留学生的回信,鼓励大家弘扬留学报国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同时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内有资金和市场,空间巨大,希望留学生学好本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王光玉院长则分享了此次论坛的幕后故事,表示大家的热情参与给予了灰熊研究院莫大的信心和支持,以后将继续办好此类活动,帮助留学生更好发展。     活动现场 于长学参赞致辞 宋伟宏教授致辞 王光玉院长致辞 合影 随后,5位企业家主讲嘉宾和9位专题演讲嘉宾分别讲述了他们的留学故事和创业经历,与大家分享创业的心得体会和人生感悟,最后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教育组肖俊副领事陪同出席活动。

Comments Off on 温哥华总领馆于长学参赞出席“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活动

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 

为帮助温哥华的中国留学生更好的落地发展,实现创业梦想,在1.14日“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论坛上,来自UHUBOR两位核心团队成员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 “时机就是金钱,智慧就是力量!” Dr. Michael Yi- CTO,UHUBOR Michael Yi博士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他认为创业的五大要素:一个切实的理想、一支高效执行的团队、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一个合适的时机、还有可以启动的资源或资金。在这五大元素中,Yi 博士认为,“一切资源要配合时机,时间节点显得最重要。创业一定要把握趋势,太早了市场不接受,太晚了竞爭太激烈。” 最后,Michael Yi博士还分享了他正在UHUBOR创业的体会:“创业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理想的道路上。在对的时机,与对的人,做对的事。” “机会在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解决问题的心” Alice Wang - Managing Director,UHUBOR Alice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了她在北美多次成功创业经历中的心得体会。针对同学们对于“大公司占领了市场,想要创业如何找到机会?” 的困惑, 她指出,机会是存在的,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以及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她鼓励大家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手,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思考优化方法。与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服务社会的心,为社区良性发展提供价值。 UHUBOR正是一个为了解决校园社区中师生和居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痛点而诞生的一站式生活分享平台。一直以来,UHUBOR秉承“分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社区”的理念,在UBC校园和社区中开展分享实践和探索,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有幸得到了来自于学校、社区、周边住户和商家的全力支持和参与! 来自校园和社区的UHUBOR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忙碌着 会后参会企业家们合影留念 通过参与这次与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的对话活动,UHUBOR 也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启发, 我们的平台将致力于给每一位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人提供成长提供条件。为社区积累资源,开拓智慧,传承经验。 UHUBOR诚邀您加入我们!与我们一起携手启程,共创未来!   这次的活动收到广泛的关注,乐活网、灰熊研究院以及Business in…

Comments Off on 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 

生涯规划,从五岁开始! 

昨天,我的老朋友、UBC的校友Peter,利用春节假期从中国回来。住在中国十多年的他是一位中国通,儿子今年顺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作为全球500强的亚洲大区的CEO, 又身兼多个大学教授的他,与我说起即将要召开的“灰熊教育沙龙”,他颇有感受。 一、青少年培养的中加异同 Peter认为中国真是个神奇的国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孩子还没有出生,大到国家、小到年轻父母,就开始有计划—计划生育、计划胎教。孩子一出生,就注定坐上开往大学的列车,不管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适合不合适走学术的路,上大学是基本要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通往大学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个独木桥,决不能输在起跑线!在这个过程中,补作文、学奥数、练英语,哪门薄弱补哪门,总之高考总分够高才是硬道理,家长操心的是,如何找到比别人好的教学资源。做的是取长补短的活! 我们好像计划了很久很多,其实都在轨道上,没有左右为难的抉择,没有放弃的苦恼和坚持的可贵,只是按步就班地跟着往前走。 而在北美的教育体系下,教育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使得学生有无数条通往成功之路。在每个阶段,学生都会面对不同的选择,每一次抉择,意味着你放弃了一些东西,同时往另一方向上又走得更远;孩子的不同阶段的选择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道路,做的是扬长避短的事。暂时没有思路的,往往高中毕业就去做一年的肩包客,周游、打工、甚至流浪,让自己在接触社会底层中,感受自己的生活选择、兴趣点、人生的目标。然后再选择是否继续深化理论或技能的培养。 二、大学生培养的中加区别 在中国大学里,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学科、专业委员会的要求。同一个专业的同学从一到四年级读的书、上的课基本一样。“班”的概念就相当于整齐划一、标准化生产的产品线。选修课成为大学生丰富课外生活的内容。 而在北美大学里,大学的前两年是普及、通识教育,特别现在各大学纷纷成立的文理学院,就是让大学生广泛培养兴趣的。到了第三年,他们开始选择自己的专业。选修的学分其实是他们确定自己发展方向、专业、选择职业生涯的关键课程。这就是为什么在北美的大学里,没有同班同学的概念,只有同一门课的同学。特别大三大四,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上的课就不一样。因此中国来的学生,往往到了第三、四年就抓了瞎,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今后要做什么。因此,选修课就选择容易的。这样四年毕业,特长、能力、兴趣没有得到培养。与志向明确的学生相比,就差了一大节。这也是“学分制”双刃的地方。  三、北美阶层固化与孩子必要的规划  在中国小学、中学、大学,计划无处不在,在政府、企事业、社会上各种计划、规划、设计单位、机构比比皆是。无论做什么,必须报告、审查、审批,政府的婆婆把事管的严严实实,你自己不用操太多的心。在北美,很难找到计划、规划部们,有的是咨询机构与各种各样的事务所。你有事但自己没有能力,比如语言、专业知识的限制,就找专业咨询人士帮助你。比如家长来到北美,北美这种让孩子野蛮生长的教育方式,两眼摸黑,如果想让孩子有明确的方向,更好地培养、发现孩子的特长、明确孩子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从小就有高品质的规划和引导,从kindergarten (五岁)就有专业的规划。这里提一句,这里我们说的“计划”往往有被动的成分,而“规划”是主动的,是启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让孩子学会审视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意愿的来走,并且及时进行调整。像Peter的孩子小时候在埃德蒙顿长大,五岁就开始学中文。要知道十几年前,在埃徳蒙顿只有一两家开中餐馆的中国人而已。但是身为大学教授的Peter和他的医生太太就远见卓识地看到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培养孩子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这个对东方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金发碧眼的小伙子毫无悬念地吸引了众多美国藤校招生官员的关注。 相对中国、北美的阶层相对固化,特别是美国私校、私立大学是为有钱的社会精英培养下一代的。家族传承在美国教育体系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要想进入美国的藤校,没有从小规划,培养孩子的特长、通过各种评价体系是不行的。特别是在以公立学校为主的加拿大学校里想爬藤,没有专业的机构规划就万万不行。而当今在温哥华的不少教育机构,鱼龙混杂,就是利用华人的这种培养孩子的心态,华人骗华人的情况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有的教育机构的规划老师自己都没有在北美上过大学,怎能为你孩子规划;也有的机构自己配有培训机构,规划就是让你上他们课,还有的教育机构,采取钓鱼方式,让你不断地掏钱。 Peter称赞灰熊研究院这次活动为义举。建议我们研究院能过通过这次活动,组织有经验、有情怀、在第一线工作的教授、招生官、家长们一道,为新来的华人家长们提供有含金量的、持续性的咨询活动!也许说者无心,我听者有意。希望有高度、有远见的学者和家长一道,为了我们的华人社会的团结、为下一代的培养,奉献自己的力量。

Comments Off on 生涯规划,从五岁开始! 

和小留学生们分享英语学习资源 

上次谈到小留学生出国以前最好有一至两年的准备时间,但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留学顾问帮着做准备的话,妈妈们能否利用网上的资源,帮助孩子来进入留学的角色呢?至少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资源是很多的。以下是美式英语的一些学习资源,不知道从国内访问是否会有难度?   一、语音识别和发音   ABC Fast Phonics (适合初学者) http://www.abcfastphonics.com/ Starfall’s Learn to Read with Phonics (适合初学者) http://www.starfall.com/ Teaching Reading with Phonics - American English Pronunciation (适合初学者)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9BB1D7256440E08B   Stickyball.net—Phonics…

Comments Off on 和小留学生们分享英语学习资源 

小留学生的“准备功课” 

如果你打算让你的孩子小学或者初中某个阶段出国留学,那么至少提前一至两年要开始做准备。要怎么准备呢? 中国公校的课程成绩不要看得太重了,毕竟时间有限,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家庭作业上;除非您的孩子有数学方面的天赋,否则,奥数就免了吧。 真正需要做的是: 一、每个月至少读一本目的地国同龄孩子在阅读的书籍。与其去上那些应试的英语班、背老掉牙的英语材料,不如让他们读一些他将来的小伙伴们正在读的小说、杂志。有条件的可以请家教陪读,做一些分析和讨论;没有条件的找到有声版本,让孩子一边看一边听也好。人和人之间没法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相通的问题,还有有没有共同的话题; 二、至少培养一项集体的体育运动:足球、篮球、曲棍球或者冰球。女孩子学学网球、花样滑冰也可以。球友将来是他/她最容易结识的朋友,他们就不会孤单。如果他/她球技过人,恭喜您!您的孩子立刻会有粉丝啦,绝对不会再新的环境里产生自卑感; 三、学一门乐器,顺便能够识谱。音乐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如果你孩子的音乐水平仅仅是入门级,好歹上音乐课上他也能识个乐谱,不至于和其他同学相差得太远; 四、英文的听和说的能力要短期强化一下。要强化到什么程度呢?要求孩子到国外的学校里不说中文。现在一些移民城市中,华人孩子也不少。如果孩子在学校形成一个讲中文的小圈子,对孩子的英语提高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五、游泳、骑自行车、滑冰、滑板、打游戏这些普通人会做的事情都要会; 六、如果有条件,带孩子去听讲座,参加一些演讲训练和演讲比赛。中国的学校不重视孩子的公众演讲能力,而国外经常要做Presentation(演说)。 最后说一句不太重要但也蛮实际的:千万不要给孩子买一堆衣服带过去。环境不一样,你买的衣服一方面可能不一定适合当地的气候(比方说有的地方雨水多,当地的衣服大多有防水的功能;有的地方刮风,衣服多带帽子);更主要的是,衣服的色彩、设计可能和当地风格相差比较大,很快就会被孩子放弃了。

Comments Off on 小留学生的“准备功课” 

什么年纪到国外留学最好? 

什么时候到北美留学,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本篇文章所描述的是作者本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教训、体会和感想,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请读者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小学留学   笔者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班就来到加拿大,上了一年幼儿园后,就开始上小学学前班(就是所谓的K班)。因为上的是西人的幼儿园,所以他说英语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是这边的老师要求还要上给母语是非英语的孩子开设的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课程。当时我请教老师:孩子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达到其本身如果从小在英语国家长大所应该达到的水平。老师说,我孩子这样的年龄(当时5岁),需要3至4年,再大一点,一般需要4、5年的时间,如果是14、15岁才过来,那么口音和思维的烙印会伴随一辈子。 一般家长看到小留学生到海外,一年以后就和本地的孩子打成了一片,英文说得比父母还好,便认为他们和当地长大的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其 实,听和说是语言最基础的部分,中国的文盲听、说中文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在对这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是否达到了他本来应该达到的高度,这就体现为充分表达 自己的能力、传达意见的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在移民语言融入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多,老师在这方 面显然也更有经验。后来我的孩子的经历证明了老师所说的时间点是比较准确的。 因为希望孩子可以尽快真正掌握英语,我放弃和孩子说中文,并且每周带他去图书馆看书、借书,孩子本人也喜欢和西人玩在一起。孩子上完一年级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再上ESL课程,可以看章回小说,但同时中文也忘得差不多了。 留学加拿大的好处是有丰富的支持非英语国家孩子的教育资源,孩子适应期短,英语听说几乎不是负担,而且很快地能够适应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在加拿大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以后的初 中、高中及大学的学习中完全没有如何适应、融入北美生活的问题。一句白话就是孩子成为小老外了。正因为如此,孩子在中文方面的能力却逐渐减弱,能够弥补这方 面不足的只能是家庭的中文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家里,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因势利导使孩子能继续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中国人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继承和传承中国文化。加拿大提倡多元文化,有的学校里还设有中文项目,在中文学校里可以学到中文的基础知识,但中国文化底蕴今后在孩子身上的体现和发挥作用是则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来实现的。我 看到一个比较成功的中西合璧的例子是一个九岁就来到温哥华的台湾孩子,最后在UBC上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中文的听说读写都掌握,待人温文而雅,颇有 儒士之风,可以想象他的家庭关系以及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完全西化的关系。他九岁到国外后,每周要用中文写一篇周记,传真给在台湾的父亲,父亲改完后,再传真 回来与他分享。这一来一往中,不但锻炼了中文水平,而且分享和理念和价值观。 对于小学来加拿大留学好不好完全因人而异,但一个大的方向非常有必要考虑清楚,那就是孩子将来在那个环境下生活和发展的机会大些。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北美接受完高等教育后,仍然以北美为主工作和生活,那么北美的因素就需要强一些,从小就接受加拿大或者美国的教育没什么不好。特 别是如果父母平时在家能够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那么孩子长大以后,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工作中更加习惯使用西方的工作方式,在家庭生活特别是和父母的关系,还是可以保持中国传统的亲昵关系的。考虑到中国大陆现在家庭关系所受到的冲击,我更加欣赏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的人际相处方式。在温哥华这个移民城市,可以交到很多这样的朋友。 回过头来说,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国外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回到中国工作和生活,那么中国的因素就需要强一些,小学留学就显得早了一些。   中学留学   因为孩子中文太弱,而且当时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更加扎实,所以,我在孩子能够自行阅读英文书籍以后,就带他回了中国。在国内他又在小学上了4年。其 间,我们给他订购加拿大同年龄孩子流行的书籍,并且每个暑假都会带他回加拿大,以保持他的英语能力。所以,等他的中文能力能够尝试着模仿金庸的武侠去写小 说、能够阅读象《世界银行家》《文明》、《帝国》这样比较成人的书籍的时候,我又带他回到温哥华,直接上6年级。虽然6年级在国内还是小学阶段,但是本人 一直是反对为了应付小升初,反复“炒冷饭”的学习方法。所以,建议与其初一走,不如6年级就走。这样,孩子在北美还能够有一到两年“开心的童年”,因为北 美好的中学,负担其实也挺重的。…

Comments Off on 什么年纪到国外留学最好? 

北美求学,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踏入北美追求这他们的求学梦。也有许多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毅然放下自己在国内的事业,陪伴孩子来到北美读书。但是来了之后,北美教育体系与中国教育体系的差异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到措手不及。2018年2月25日,加拿大灰熊研究院联手乐活网,UHUBOR共享平台为大家邀请到了著名大学教授、UBC现任大学招生官、爬藤家长和华裔大学毕业生共同探讨新移民家长应该如何在北美规划孩子的教育和未来。 活动由王蕾女士主持,邀请到的嘉宾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毕晓涛,UBC土地与食品系统研究生院副院长许兆民,UBC林学院副院长王光玉,SFU商学院企业管理系终身教授赵斌,UBC现任招生官吴蓉,家长代表易小丁,家长代表龚妍以及华裔大学毕业生代表Alice Wang。同为家长的王蕾女士风趣的形容这次活动是作为“家长“的职业培训,希望能通过嘉宾的对话给家长更多启发。   为什么孩子的规划应该从5岁开始?   UBC林学院副院长王光玉教授提到,5岁是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年纪,家长从孩子开始上学时就应该开始帮助孩子规划未来。不过王光玉教授特别强调,他所说的“规划”和“计划”不同,规划是主动的,而计划是被动的。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被计划好了,包括孩子的教育,家长只要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教育孩子。而在这边,没有这样统一的计划,家长就需要更好的了解孩子,了解这边的教育体系,帮助孩子规划一个适合他的成长路径。在北美,规划非常重要,否则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但是规划不是死的,而是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时调整的,所以这和让孩子多去尝试并不矛盾。   孩子刚从中国过来,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Alice Wang 作为华裔大学毕业生代表为大家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Alice八年级来到加拿大,之后一直在加拿大上学并获得了UBC双学位。她初中刚来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融入加拿大社会,她的体会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一般孩子刚过来,家长比较担心的是语言和成绩,但是Alice觉得高中从国内过来的小孩,成绩和语言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能够适应环境,找到朋友。另外她也提到,从国内过来的学生需要适应这边更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在国内有计划体系管理,有老师班主任监督,但是到了这边,更多的是自己的自觉和主动,在这边老师的身份主要是引导者。如果孩子不能很快的适应这种的转变,家长就应该担负起监督者的责任,帮助孩子过渡。当然家长不用过度的焦虑,Alice相信孩子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和耐心,他们是可以很好的融入这边的社会的。 对于大学或者研究生才来北美读书的孩子,UBC土地与食品系统研究生院副院长许兆民教授说最重要的就是英语能力,因为在北美大学中,有些课程是没有课本的,学生必须在上课时候认真记录上课内容,如果英语水平不行,不要说是理解,听懂都会有困难。另外一点就是学生来到这边,需要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因为这边大学没有班级的概念,更没有班主任,有些时候一百多人的大课,老师上完一学期都不一定能记住每个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理解情况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提问和交流。正因为教育体系不同,来这边上学的孩子,不单单应该注重学习,同时需要知道怎么和老师沟通,怎么和同学沟通以及怎么和社会沟通。许教授提到,多在课外活动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多去参与了解这边的社会活动,能让孩子更快的融入。   如何选择专业和申请大学?   加拿大SFU商学院赵斌教授从自己的经历讲起,讲到她是如何尝试和寻找,最后遇到了自己最喜欢也是最适合她的专业和职业的故事。同时她通过管理学的一些理论,为大家分析了不同性格特点的人该如何正确择业。赵斌教授借用奥地利管理顾问兼教育学家Peter Drucker的话说,少之又少的人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他们的最终正确择业,所以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尝试非常重要。让孩子多尝试,犯错没关系。在尝试中,孩子会慢慢清晰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最后形成他/她的未来规划。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需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 那么如果确定了专业,像UBC这样的著名大学申请时招生官会看重什么?现任UBC招生官吴蓉女士介绍,UBC现在已通过了招生政策的变化,对今年12年级的学生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会从今年11年纪的学生开始实施。政策不是变难了,而是UBC之后将会更系统全面的评估学生。目前UBC招生主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政策调整后,招生会有三重的评估,第一是整体评估;第二是看核心课程;最后一步是看最最核心的几门课程。吴蓉强调不论什么专业,英文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英文学习很重要。同时吴蓉提到,现在政策调整的越来越综合,而且考量的因素也非常多,所以并不存在如一些教育机构提到的模板,而且作为招生官,他们也并不希望看到死板套路的文章,而是希望在申请时看到能够很好的展示自己的真实原创的文章。总结来说,11年纪和12年纪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影响申请。在申请时,学生应该更好的挖掘自己,从自身出发,通过文章更好的给招生官展示自己。 同时赵斌教授补充道,有些孩子在进入学校后发现自己选择的专业和当初预想的不一样或者并不适合自己而感到非常沮丧。这时候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帮助孩子一起面对解决,而且在北美大学换专业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   作为家长代表的龚妍女士刚刚把她的孩子送入哥伦比亚大学,她在讲述她的教育之道时提到,她的孩子小时候很调皮,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已经读不下去了。于是她就带着她的孩子来到了温哥华,一开始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很多课的成绩都是C,她戏称她的孩子是“C娃”。在后面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总结几个最关键的点,一是需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从而激发孩子,发掘他的潜力。二是需要关心和陪伴孩子,使孩子的状态更好,更自信。另外家长还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寻找资源,甄别资源和匹配资源。不要跟风,而应该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应材施教。同时龚妍女提到,孩子的学习生活是他们自己的,家长只是作为辅助和配角,而不应该越位。她在教育孩子时的准测是“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她觉得自己的角色是参谋,助手和作为母亲的陪伴。 同为家长代表的易小丁先生培养了两个非常优秀的女儿,一个在UBC医学院,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他先赞同了之前各位嘉宾的观点,然后他提到了“10000小时定律”,即如果想要把一件事做好做精,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时间投入,所以他认为,小时候多尝试,在找到了属于孩子自己的方向时,就要帮助孩子投入其中,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时他补充道,家长除了要了解小孩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之外,还需要去帮孩子看这个方面有没有市场。另外他提到家长需要在关键的时间点上提醒和督促孩子。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毕晓涛教授提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孩子的身心教育。家长不光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需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遇到过一些非常聪明的孩子,但后来因为心理原因而不得不退出,他在感到惋惜的同时越来越发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孩子的身心健康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未来的教育…

Comments Off on 北美求学,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大学的围墙将怎样被推倒? 

2010年初,我与几位好友着手为亚太森林网络组织策划在东南亚地区开设免费可持续发展网络课程与在线交流平台。当时我们还想能有所创新,真的没想到时隔几年北美许多顶尖大学就纷纷推出 MOOCs平台。MOOCs发展迅猛,全新的虚拟化大学由此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 点此阅读全文

Comments Off on 大学的围墙将怎样被推倒? 

高度 | 加拿大华裔根本出路在哪里? 

【高度周刊特约撰稿人Adele Wang,Guangyu Wang撰写】今年卑诗省选以后华裔共有7人成功当选省议员,创史上新高,但是这7位华裔议员只占87个议席的8%,与本省超过百分之十的华人人口比例相比仍不相配。而在联邦层面,华裔在加拿大人口比例已经超过4%,是加拿大第二大少数族裔,但目前加拿大国会中华裔议员仅有6人,占国会议席的1.8%;而印度裔议员有22名,占6.5%的席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卑诗省政府还是在联邦政府,华裔政治影响力与人口比例是不相称的,令人担忧。加拿大华裔的根本之路究竟在何方,本期《高度》周刊现刊登两位长期关心华社的专栏作家所写的文章,希望能对本地华人的融入与发展有所借鉴。 点此阅读全文

Comments Off on 高度 | 加拿大华裔根本出路在哪里? 

点燃创业激情 分享思想盛宴 

2018年1月14日,周日,阳光灿烂。然而UBC校园的一个论坛吸引力超越了外出聚会、郊游等周末活动,由于报名人数太多,原定在森林科学中心的两百人的会场,临时改到了能容纳四百多人的大会场。 这就是由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加拿大灰熊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论坛,主办方希望通过“企业家+学生 =资本经验+技术文化”的方式,实现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的完美对接。一方面促进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的创业、就业,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家在加拿大的投资及公司运营。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温哥华作为加拿大西海岸第一大城市,每年吸引着大量留学生学习深造,中国留学生占据国际留学生人数的第一位。与此同时,留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在温哥华找工作困难、工资低,而且选择不多。也有不少学生想自己创业,可是资金与市场成为了他们的拦路虎。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家手握资金、空有一身经验,却无法在温哥华施展;或是想投资,却拿不准主意,无从下手;也有的屡战屡败、血本无归;拿钱炒地产,又面临着舆论与政府的多重压力,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创业案例,值得借鉴学习。 此次“留学生创业与企业家对话”论坛,旨在帮助在温哥华留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为众多追求创业梦想的青年指点迷津,增进青年学者与本地知名企业界人士的交流。 点此阅读全文

Comments Off on 点燃创业激情 分享思想盛宴 
Close Menu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