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伯克莱大学的生命科学大楼里,你会见到一位老太太级的人物,她年过八旬、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她坚持研究,笔耕不止;她组织大家认识各种食用菌;她热心参与中国学生的联谊活动以及公益活动。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际级的植物病理学家、检疫专家和真菌大师谌谟美教授。
谌谟美教授出身书香门第世家,外祖父是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沈尹默,父谌亚达江西南昌人,地理学教授;母沈令筠,浙江湖州人。出生于1930年农历8月27日的她,因与孔子生日相同,其外祖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的沈尹默先生为其取小名「圣美」。她幼年随父母在北京上小学,抗战时期随大学任教的父亲迁往陕西汉中,1939年后又迁往四川重庆歌乐山。小学时,因必须改名才能入读沦陷区进修班,故从祖父谌福谦之言,按言子辈将名字从「圣美」改为「谟美」。
高中毕业后,1950年谌谟美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大学期间曾受留洋著名学者邓叔群、戴芳澜、俞大紱教授等的指导,立下了成为一名优秀植物学家的志向。在校期间,谌教授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与各项学校事务,曾被推选为学生会执行委员,并连任4届学生会文化部长。
大学毕业以后,谌谟美被分配至林业部森林综合调查队,与百余名苏联林学家、森林病理学家及昆虫学家一起工作,常年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镜泊湖、松花江流域及云南横断山脉、四川省木里等原始森林进行病虫害调查。
随后,谌教授还分别在西北农学院、内蒙古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学校继续研究和教学工作,期间1975到1976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青藏科学考察队。她和年轻的考察队员,从四川雅安出发,坐了15天的汽车到达了拉萨。当时科考队条件非常艰苦,所以400多位队员中只有四位女同志。而谌教授是唯一一位参与野外考察的女学者。刚到拉萨,年轻的考察队员已经有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而年过四十的谌教授每天吃上十颗小小的维生素C来对付。考察归来,谌谟美教授参与编写《西藏真菌》及《西藏森林》两部专著,采集了200多个西藏的真菌标本,命名了发表了西藏杜鹃锈病新属一个和8个新物种以及新的记录。
1982年夏天谌教授收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榆树研究所的邀请,他们觉得这位远在中国的专家正是他们为白宫周围的美国白榆寻找的医生。当时中国也发生了榆树的死亡,谌教授带队到新疆考察,并且发现榆树的死亡跟小蠹虫(Beetle)有关系,并且写了一篇很短的英文文章,结果被美国专家搜集到。威斯康辛大学于是邀请她前去攻克荷兰榆病(Dutch elm disease)的难题。这是谌教授第一次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当时她已经52岁了,但还是欣然接受了新环境、新课题的挑战,并且通过抗病育种成功完成任务。
加州沿海有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叫辐射松(Monterey Pine)。可是这些松树得了一种严重的锈病,松树大面积死亡,这个树种濒临灭绝。加州伯克莱大学的遗传学家成立专门项目,计划将辐射松转移到新西兰。他们急需一个病理学家,刚好打听到威斯康辛大学的谌教授在锈病方面的研究卓有成就;于是,1984年夏天,谌谟美教授受邀赴美国加利福尼亚柏克莱大学,负责“辐射松引种南半球锈病检疫研究”。辐射松在新西兰的成功种植,成为理想的速生林品种,中国从新西兰进口辐射松木材,用于纸浆和板材原料,并叫它新西兰松或者新西兰辐射松。伯克莱大学挽留了这位来自中国的森林医生。1991年,谌教授受聘于美国农业部,在俄罗斯进口木材换取粮食的计划中担任首席森林检疫专家。转眼,她在伯克莱已经工作了34年。加州58个县,谌教授和先生去过48个县,加州的一土一木她都了然于心。她和家族成员参加了非营利性组织“Biological Control”(生物防治),控制农药使用,保证食物安全、水源安全。
伯克莱大学的生命科学大楼里藏着一个真菌宝库,收藏着谌谟美教授从阿拉斯加采集回来的200多份真菌标本,谌教授把它们做了科学的分类、标注。这是1898年夏天,已经将近70多岁的去阿拉斯加大学进行森林病理学及真菌研究时的成果。谌教授在研究高等真菌方面,已成为加州地区野生和商品生产食用菌类的权威。
谌谟美教授说:她和年轻人一起调研时,无论怎样的环境,都不会觉得艰苦,因为她总是忘记自己的年龄,运用她的经验;作为美国华人,她的科学成果使得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受益,因此这是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喜悦;而她搜集、整理的标本,可以给后来的科学家提供继续研究的资料,她更是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征稿启示
从2018年10月份开始,我们会相继采访北美的一些华人教授,将他们的传奇人生介绍给大家。如果您有想要了解的教授,可以提名,我们去采访后发布。如果您身边就有这样的教授,欢迎您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我们一起和大家分享这些教授的传奇经历!
投稿请发至邮箱:
education@uhubor.com
优博公学
UHUBOR EDUCATION
教育咨询/出国指导/大学规划
778-251-8166